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史,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取得重大成就,能够领导人民完成中国其他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并不断结合新的实际推进理论创新”,“我们要不断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取得更为丰硕的理论创新成果”。
当前,全党上下正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阔步新时代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以这次主题教育为契机,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刻领会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持续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不断攀登新的思想高峰,向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昂扬奋进。
掌握强大的真理力量——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盛夏时节,上海兴业路。中共一大纪念馆内,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吸引不少参观者驻足。
这本只有56页,却伴随中国共产党诞生和壮大的小册子,正是由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
2012年11月,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习近平总书记向大家讲起陈望道在翻译《共产党宣言》时误把墨汁当红糖的故事:“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真理的味道为什么甜?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它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它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不仅致力于科学“解释世界”,而且致力于积极“改变世界”。
2021年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这是庆祝大会现场放飞气球。新华社记者 李尕 摄
真理的味道为什么甜?因为百年来真理养分滋养神州大地,孕育盛世中华累累硕果。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使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
一个理想崇高、志向远大的党,一旦掌握了科学的思想,就能够历经磨难而无往不胜。
翻开风雷激荡的百年史册,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命力,使党掌握了强大的真理力量。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的“理论力量”,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是马克思主义最伟大、最生动的实践——
2022年10月27日,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当选的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来到延安,瞻仰老一辈革命家旧居。
这是2023年6月27日拍摄的延安革命纪念馆(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黄土高原山坳的窑洞内,书桌、地图、笔墨、油灯、火盆……处处是历史的讲述。1937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写下著名的《矛盾论》。
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矛盾观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唯物辩证法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的方法论。
在山河破碎、民不聊生之时,着力解决“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实现“站起来”;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着力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包養行情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努力“富起来”;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着力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推动“强起来”。
矛盾观、群众观、实践观、发展观……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亿万中国人民,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荡涤风雨如磐的暗夜,照亮民族复兴的征程,彻底改造了这个古老的国家,彻底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彻底改写了人类社会的政治版图。
在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得到充分检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得到充分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得到充分彰显。
从时代的山巅回望,能更清晰地看到理论和实践交相辉映、彼此呼应的历史轨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包養網價格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宝库进行全面挖掘,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丰富智慧更深层次地注入马克思主义,有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聚变为新的理论优势,不断攀登新的思想高峰。
马克思指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今时代、当今世界“真正的哲学”,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在不断攀登新的思想高峰中,中国共产党人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这是把握规律、发现趋势的敏锐眼光。在宏阔的时空坐标上洞察当代中国、当今世界的“时与势”,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理论和实践不断丰富发展。
这是谋幸福、谋复兴、谋进步、谋大同的胸怀担当。坚定人民立场、担当民族使命,关注人类命运、展现天下情怀,以自强不息的奋斗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深刻改变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这是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恢弘气魄。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更好指导中国实践。
这是整体把握、辩证分析、与时俱进的深谋远虑。观大势、谋长远、布全局,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重大论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这是见之于未萌、化之于未发的自觉意识。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坚持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统筹发展和安全,打主动仗、下先手棋,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这是一抓到底、务求全胜的鲜明风格。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以“钉钉子”的韧劲和“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这是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力量。面对世所罕见、史所罕见的风险挑战,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
从原理到道理、从道路到出路、从方法到办法,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定律”“公式”,来解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程中遇到的“时代课题”——
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出发,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蓬勃发展,更加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走过五百年历程的社会主义,在21世纪中国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从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出发,旗帜鲜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定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百年大党风华正茂,激发出致力千秋伟业的壮志豪情;
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出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打赢脱贫攻坚战、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饱经沧桑的国度,升腾起万千气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我们的民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扬眉吐气、充满自信,我们的人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昂扬向上、自立自强;
……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们党团结带领亿万人民励精图治、顽强拼搏,使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新时代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一个手握真理的大党,一个底蕴深厚的民族,一个日新月异的国家,必将创造新的更大奇迹。踏上新征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推进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全党正在进行的一个新的大学习,是不断攀登新的思想高峰的新的大动员。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大任务,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今年6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总结历史经验基础上,提出并阐述了“两个结合”、“六个必须坚持”等推进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为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坚持好、运用好。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包養求真理。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坚守好这个魂和根,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
习近平总书记坚定的话语,指明了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根本原则,揭示了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树常青的奥妙所在。实践证明,“两个结合”做得越好,理论创新之源就越丰富,理论创新之力就越强劲。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提出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
“六个必须坚持”构成相互联系、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深刻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本的政治立场、彻底的理论品格、独有的精神气质、科学的思想方法,是我们理解把握这一科学理论的“金钥匙”。
把握理论逻辑,坚守马克思主义魂脉——
2022年春节前夕,迎着飘飘洒洒的雪花,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山西段村蔡文明家,和大伙儿围坐在客厅,一笔一笔算起收支账。
2012年,也是寒冬时节,党的十八大闭幕不久,总书记顶风冒雪来到太行山深处的阜平“看真贫”,发出脱贫攻坚动员令。
这是2021年7月23日拍摄的河北省阜平县骆驼湾村景色(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
两度踏雪,一路为民。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以掷地有声的誓言,为新时代“答卷”起笔。
千秋伟业,人民江山。马克思主义是为人民立言、为人民代言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成果,都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就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了科学的立场观点方法。
人民至上源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自信自立彰显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坚定信念,守正创新符合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认识论的基本要求,问题导向体现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系统观念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认识论和方法论,胸怀天下展现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价值追求……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
把握历史逻辑,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
这是2023年6月8日拍摄的山东省曲阜市尼山圣境(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在孔子故里,倡导“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考察敦煌莫高窟,强调“要十分珍惜祖先留给我们的这份珍贵文化遗产”;走进岳麓书院,凝望“实事求是”匾额,感叹“一定要把真理本土化”;来到九曲溪畔朱熹园,提出“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
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保护团队图像处理人员年海丽在拼接壁画图像(2023年4月25日摄)。数字化探索为莫高窟的保护与传承开辟了全新路径,数字技术让敦煌文物走出洞窟,跨出国门,走向“永久保存、永续利用”。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足迹遍及全国,考察文化遗产、追寻文明根脉,对中华文化自信自强、中华文明永续发包養展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引领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这是2023年6月8日在长沙市岳麓区拍摄的岳麓书院(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游客参观位于福建武夷山朱熹园的武夷精舍(2022年6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今年6月1日,总书记来到燕山脚下的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步入兰台洞库库架深处,仔细观摩珍贵文物,感受着古老文明传承至今的气息和底蕴:“走一下,体会一下。这些雕版、典籍,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精神、文化,更蕴含着生生不息的力量。”
这是2023年5月拍摄的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文瀚厅。新华社发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六个必须坚持”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
人民至上汲取“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治国有常,利民为本”的经验;自信自立体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守正创新传承“守中致和”“革故鼎新”“与时偕行”的理念;问题导向发扬“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传统;系统观念凝结“九州共贯”“多元一体”“见微知著”的智慧;胸怀天下发展“民胞物与”“协和万邦”“天下大同”的思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习近平总书记在6月2日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鲜明提出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
“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
把握实践逻辑,凝结新时代伟大实践经验精华——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内蒙古巴彦淖尔。“沙”,是此行的主题。
走进正在治理的沙地,看着那些在风沙中坚韧生长的树木,习近平总书记感慨道:“防沙治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我们必须持续抓好这项工作,对得起我们的祖先和后代。”
两年多前,全国两会,内蒙古代表团审议现场。习近平总书记的话点明要义:“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这里要加一个‘沙’字。”
增添一字,正是系统观念的生动诠释,既有“一盘大棋”的全局观,也有“以点带面”的方法论。
新时代、新征程,大格局、大战略。在作答时代课题、擘画长远未来中,一个个关键处落子相连成势,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广阔空间。
新时代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打赢脱贫攻坚战、疫情防控阻击战,健康中国、平安中国、美丽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坚定“四个自信”,自信自立已经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和精神风貌;着力固本培元、立破并举,以巨大勇气和魄力推进各方面工作守正创新;从铁腕反腐到全面深改,以问题导向推动攻坚克难;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系统部署;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
“六个必须坚持”是我们党在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历史进程中,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而形成的系统方法论,蕴含党的创新理论的道理学理哲理。
展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壮阔前景,拥有科学理论指导的壮丽事业,必有不可限量的光明前途!
继续推进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
面向未来,在“两个大局”加速演进并深度互动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领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重大课题,迫切需要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持续推进理论创新,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思想成果,从而更好指导中国实践。
推进理论的体系化、学理化,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
2023年3月1日,中央党校礼堂内掌声如潮,气氛热烈,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在这里举行。
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为做好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工作指明方向:
“在体系化、学理化上下功夫,把党的创新理论的时代背景、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原创性贡献研究深、阐释透”。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进一步推进理论体系化、学理化,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展现出更为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要重点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原理性理论成果,把握相互的内在联系;深入研究事关长远、事关全局、事关根本的重大战略课题,形成立得住、叫得响、有分量的研究成果;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其中的道理、学理、哲理讲清楚,把鲜活的思想讲鲜活,把彻底的理论讲彻底。
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新时代共产党人将为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贡献智慧力量。
党的创新理论来自人民,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
2020年9月17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会在湖南长沙召开。
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同村支书、乡村教师、扶贫干部、农民工、种粮大户、餐馆店主、法律工作者等30名基层代表齐聚一堂。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总书记同每位发言代表都进行了交流。
从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科学家座谈会、基层代表座谈会,为长远发展汇集民智,到足迹遍布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听民声、察民情,创造性提出精准扶贫理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包養網会主义思想,源自于人民的智慧、人民的探索、人民的创造。
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必须走好群众路线,决不能闭门造车、坐而论道、流于空想。
要深刻体会“人民”二字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根本性意义,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注重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总结新鲜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使之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
奔赴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当前,我国发展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唯有科学理论的指引,方能无惧艰难险阻、坚定勇毅前行。
新征程上,做到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理想信念、铸牢对党忠诚、站稳人民立场,扎实做好这一伟大思想的深化、内化、转化工作,引领广大党员干部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不断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启慧增智,把兴党强国的本领学到手、用到位——
今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在这份推动完善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的宏伟蓝图中,“系统”一词出现了20余次。
“处理好轻重缓急,什么时候干什么事,哪些是当务之急,哪些是战略性的储备。”就在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南南阳专题调研南水北调并主持召开座谈会,强调“用系统论的思想方法分析问题”的治水思维。
这是2021年5月20日在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拍摄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陶岔渠首(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离不开科学思维的有力支撑。
学会以战略思维谋大势、以历史思维鉴得失、以辩证思维化矛盾、以系统思维察全局、以创新思维促改革、以法治思维治天下、以底线思维控风险,做到从全面、根本、长远的角度看待问题、解决问题,正是以党的创新理论启慧增智的题中之义。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修身正风,真正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4天时间,辗转千里。
今年4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启动之后,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外出调研来到广东。
从雷州半岛到珠江之滨,总书记不辞辛苦,看港口、看湿地、进果园、进车间,充分掌握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发展变化。
在广东茂名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荔枝种植园,一位果农展示从树龄约1300年的“天伦之乐”古树上采摘的荔枝(2023年6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龚兵 摄
在新征程开局起步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以一次生动而深刻的基层调研,为全党继承和发扬优良作风作出表率。
我们党是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
前进道路上,风险越大、挑战越多、任务越重,就越要大兴务实之风,把工作抓实、步子迈实;就越要弘扬清廉之风,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以清风正气凝聚干事创业正能量;就越要养成俭朴之风,涵养道德操守,崇尚节俭生活,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本色。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笃行促干,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创造新的伟业——
伟大的梦想,必须靠扎实的奋斗去实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式现代化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唯有实干才能成就梦想。
前进路上,必须落实“重实践”要求,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坚持出实招、求实效、打基础、利长远;要鼓足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恪尽职守、担当作为,迎难而上、敢于斗争;要形成狠抓落实的好局面,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聚焦实际问题,以钉钉子精神在抓落实上取得新实效。
理论作用发挥的效度,取决于理论见诸实践的深度。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共产党人的责任无比重大,使命无上光荣,习近平总书记发出铿锵号召:
“我们要以这次主题教育为契机,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不断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为奋进新征程凝心聚力,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文字记者:张旭东、张晓松、朱基钗、胡浩、史竞男、王子铭
海报设计:王雅迪
编辑:王绚、吴晶晶、杨文荣、王秋韵、郝晓静、唐兴、张惠慧、包昱涵、贾伊宁、鲍菲菲、胡碧霞、邬金夫
统筹:黄小希、何雨欣
發佈留言